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周生辰和蕭晏之間的惺惺相惜好讓人動容,「貧僧必回南蕭,重穿鎧甲,拾寶劍,領百萬精兵來取你江山」令人淚目

维尼 2021/09/07

蕭晏,原名蕭文,南瀟皇帝最得寵的二皇子,地位僅次于太子。

出家前的他,是個風流才子,妻妾成群,鮮花當道。當其母臨終前告知真相:他是前朝皇帝遺腹子,生父竟然是被喊了二十餘年的父皇所sha,「自此以後,日夜難安」,痛苦至極。

一念是養育受寵之恩,一念是sha父奪位之仇,悲痛欲絕之下,他扮做難民逃往北陳。 在珈藍寺剃度出家,從此遁入空門,蕭文改名蕭晏。

寺中剃度時,被周生辰一眼認出,卻未揭穿。寺內一番打鬥之後,周生辰與他相視,一句「久違了,二皇子!」 確定過眼神,二人是舊識。

周生辰雖與他有過幾面之緣,但是在軍營中,對于和尚所提「一口齋飯,一個木魚」,打坐于草棚裡,此種種行為,在周生辰眼裡並不出奇,是理解的。

所以,和尚被押往中州,被小皇帝劉徽封為鳳陽王時,和尚卻毅然選擇投身于小南辰王帳下當一名軍師。 他自有他選擇的道理,比封號、北陳庇佑更為重要。

蕭晏出家,是半修行。正如小皇帝說的那樣, 「雖已剃度,但還有塵緣心。」

可自他剃度之日起,像是被開了慧眼,旁人看不破的事情,他一眼看透,可謂 「人間清醒」

不愧是和鹿談過心的出家人!

他看破紅塵俗事,除了小徒弟漼時宜,他也是最懂周生辰的人了。

他懂得周生辰對十一的感情,知他的隱忍和克制,以及愛而不得,「紅塵事,我什麼沒見過」。

總會不經意點破周生辰心中所念所想,懂他想做而不能做的事:

討論天氣晴雨問題,能否準時見到漼家小娘子。「貧僧出家前也有一王府,亦曾有過妻妾,殿下雖瞞得過弟子,但卻瞞不過我。」

調侃殿下心亂了,就轉移話題,不再是「心如止水的周生辰」了。

「殿下在怕什麼?是怕與佳人獨處,還是怕另有佳人心生誤會?」他明知周生辰對感情處理心有顧慮,卻還是揭開了他隱藏的心思;

時宜腳扭傷坐在馬上,師父要背十一,和尚趕緊離開,給二人製造機會,「貧僧去和鹿談談心」……

他始終懂他!

周生辰與時宜這段隱忍克制的感情上,和尚身為旁觀者,亦是見證者,總是「給他們留一些時間吧」。

而他和周生辰之間,是知己,心領神會,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。

他和周生辰切磋武藝,點到為止,極有默契。

謝雲斷腿,知他心中自責;太傅離世,知他心裡難過。每一次都是遠遠站著片刻,然後默默離開。

時宜出家前夜,兩人一起對弈;時宜出嫁時,兩人在中州城風雪中喝胡辣湯……

周生辰的心裡話即使壓在心裡什麼也不說,和尚都了然于心!

和尚說:北陳十三郡,唯有西州,從不敢有人來犯,只因此處有周生辰。

鳳將軍說:師父一入西州,便命人把各個宮殿都上了鎖,而且不是親自上的。也從沒來過那些宮殿。

和尚一針見血:因為怕人說他有皇帝夢!

平陰行宮,一場鴻門宴。金榮讓周生辰放下武器投降時,和尚卻沒有勸他,因為他懂他心中的大義。為了天下蒼生,為了江山社稷 ,無論如何他都不會為了一己之私,而丟下在場的人。

周生辰因剔骨之刑而死,和尚帶著人去收屍,劉子行不允,他霸氣十足,不惜重提南瀟,拿二皇子的身份威脅,「若今日不讓貧僧入行宮,貧僧必回南瀟,重穿鎧甲,拾寶劍,領百萬精兵來取你江山。」

「貧僧渡江,來迎吾王回西州。」「貧僧前來,是替吾王收屍。」

他兩次稱小南辰王為「吾王」,都是為了接周生辰回家。在他的心裡,小南辰王和他的關係,不只是檯面上的將軍和軍師,而是相互理解彼此的知己。

小南辰王,就是他心中胸懷天下的真正的王。

這個世上,他懂的人,懂他的人已經離開。西州還是那個西州,卻再無小南辰王了。

「吾王」已去,他沒有留在西州的意義,選擇離開,或許是他最好的結局!

此時的他, 是真正的出家人,家chou國恨已然放下。隻身離去的背影,不是落寞,更是一種灑脫。

有人說,他是去了青龍寺修行,了此一生。可我覺得, 蕭晏是從紅塵之中抽身離開,雲遊四海,了無掛礙!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