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了超前點播,哭得稀裡嘩啦不能自已,為辰時夫婦的悲劇愛情,為時宜的求而不得,更為小南辰王被辜負的短暫一生。
小南辰王的一生,從被皇帝哥哥撫養長大開始,就是一個悲劇。
為了報答皇兄的撫養之恩,他十三四歲就一個人離開京城,放棄皇姓,靠官印拉起隊伍,守護邊關。他在戰場上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卻依然得不到封賞,反而引來皇室永不止歇的猜忌。
皇兄派謝崇監視他,所幸謝崇最終被他的忠心和正氣打動,選擇了不遺餘力地輔佐他。皇帝駕崩後,為了讓皇室放心,他隻身一人為先皇送終,更是立下了一生駐守邊關,不娶妻妾,不留子嗣的誓言。以自己斷子絕孫的代價讓皇室對他安心,避免無謂的猜忌。即使如此,太后和小皇帝依然對他充滿提防。
宦官當道,太后被幽禁,小皇帝的權力被架空時,又是他臨危受命,力挽狂瀾,誅殺了作亂的臣子,扶正朝堂。小皇帝此時對他已經充滿感激,但仍然要求他留下了軍師謝崇幫助自己鞏固帝位。他與軍師謝崇已然情同父子,為了帝位的穩固,他仍然選擇了忍痛割愛。
他一年之中難得有幾天留在王府,不是在軍營裡面養傷就是在出征守護邊疆的路上。他與南蕭在定疆樓立下了十年的停戰協議,説明百姓休養生息,愛民如子。
南辰王軍所到之處,百姓夾道歡迎,在戰場上,亦是所向披靡,逢戰必勝,從無敗績,他卻沒有辦法為下邊的將領兵士討到豐厚的獎賞。只因為他們是南辰王軍,就必須清廉,必須嚴明,必須珍愛名聲。有些士兵對他不理解,背棄王軍,選擇投靠別的軍隊,他也只能無奈一笑,不做任何解釋。因為他明白,兵士有選擇的自由,而他,只有堅持的理由。
百姓談起小南辰王,都對他交口稱讚:「為了守疆,不要皇姓,不愛江山,更不愛美人」。然而這樣的戰功赫赫,最終人們留給他的,卻只有「美人骨」這樣一個略帶風流,略帶傳奇的稱號。而後,也正是這樣一個稱號,最終使他落得一個「剔骨之刑」的下場。
誠如世人所言,世人都敬重英雄,卻也怕英雄惹塵埃。從來沒有人想過,他也只是一個人,他也有自己愛的人,也有自己想要做卻做不了的事情。
這樣一個風骨卓越的小南辰王,從來沒有負過天下人,最終卻被小人算計,身死異鄉,受盡三個時辰剔骨的痛苦,留下遺憾,無法回頭。
醉臥白骨灘,放意且狂歌,一匹馬,一壺酒,世上如王有幾人。世道紛亂如沸,皇室起伏更迭,世上卻只得一個小南辰王。他的夢想自始至終只有一個:「百姓炊煙不斷,千里綿延」。然而最後隨著他的隕落,軍閥征戰不斷,這個願望也難以實現了。不知他泉下有知,是否後悔自己放下了刀。
他是一個王爺,一生家國天下。道義和責任讓他無法做出擁兵自立、取而代之的事情,而他本性不羈灑脫,自然不屑於在那朝堂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事,所以他能夠做的,只有忠君,事主,保疆衛國。所以,他的結局只能是殉國,卻不可以是江山易主。只有這樣,他才能夠在臨終時坦然一諾: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」。
只是自古英雄不負天下,卻負美人。周生辰的痛,在於他自從立誓那天起,就斷絕了自己的姻緣。時宜是那個他不曾預料到的意外,這份意外的心動,讓他心痛,卻無可奈何。
他對十一的愛,洶湧而澎湃,卻被他狠狠地壓在心裡,從不示人。
他憂心十一的失語症,訪遍名醫,自己悄悄地想辦法;
他擔心十一在王府中孤單,留給她藏書樓的鑰匙;
他牽掛著十一大年三十無人陪,自己快馬加鞭趕回來隻為和十一喝一杯花椒酒,安靜的守歲;
他記得十一愛喝茶,便尋遍名茶送給她;
他目送十一離開王府回漼家,惆悵的說這是十一第一次離開王府,仿佛忘了十一要去的是自己的家;
他以王軍送十一出嫁,違心地說自己是十一的娘家人,只為她能夠有堅強的依仗;
他記得十一愛吃塗林石榴,臨去鴻門宴之前買了兩大筐,自己一人細細挑揀,擦得乾乾淨淨,只為臨走的時候可以悄悄送給她。
可惜啊,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,只有兩筐塗林石榴靜靜留在原地,他的小十一再也吃不到他送的塗林石榴了。
我的王啊,但凡你能自私一點,但凡你能多為自己想一點,我們也不會這麼的心疼你。多少人一夜未眠,眼淚不盡,為了小南辰王這悲壯無法挽回的結局,為了他可念不可說的愛情,也為了他真實而厚重的人格魅力。
誠如周生辰的血書一般: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」。小南辰王周生辰的這一生,不曾辜負他守護著的這一方國土,不曾辜負朝堂,不曾辜負每一個愛他的民眾,只是辜負了自己,辜負了那份刻骨柔情,辜負了一份沉甸甸的愛情。
小南辰王一生為國為民,光風霽月,卻被宵小算計,落得剔骨的下場,他的南辰王軍被污蔑,被屠戮,他愛的十一最終選擇從城樓一躍而下,選擇了追隨他,這一切如何能夠意難平,如何不讓人悲歎惋惜。
太平本是將軍定,不許將軍見太平。人生到處知何似,應似飛鴻踏雪泥。天長地久有時盡,此恨綿綿無絕期。
最後,感謝任嘉倫帶來這樣絕佳風骨的小南辰王,讓我們得以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小南辰王,穿過歲月,來到我們面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