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《周生如故》悲劇收尾,十一和南辰王身上真的背負了太多太多

维尼 2021/08/30

《周生如故》大結局,周生辰慘遭剔骨,時宜投城而亡,自此,前世的悲歡終被掩於塵土。

劇版《美人骨》在小說建立起的大框架下給這個故事填充上了更多的細枝末節,關於家族、關於權謀、關於宿命、關於得不到的圓滿。

01 曉譽與漼風被賜婚那晚,崔師兄與大師姐的告別是整部劇的第一個淚點。

曉譽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,她以身份為由先行表達對漼風有愛慕之意,漼風卻打斷她說:「漼風愛慕將軍,卻不敢言,自始至都是崔風愛慕將軍,求而不得。」

兩個相互愛慕的人啊,不敢吐露卻又不甘深埋於心,彼此顧及又小心維護著對方的驕傲,明明兩情相愛,明明近在眼前,卻不能宣之於口。

這場戲看得心尖疼,又很苦,不能哭出聲的苦。

壽陽一戰,兩位將軍相對而立,彼此承諾,就算一人被俘,令一人也絕不撤兵,萬事以王軍為先、戰事為先、百姓為先。

沒想到後來預言成了真,漼風被俘,敵人要求南辰王軍撤兵。作為將軍,曉譽即使心中萬般苦痛,也從未動下撤兵之念,甚至做好了漼風戰死的準備。

那一幕過於震撼,什麼是悲,這就是悲,你我之間有愛,但又不止是情愛,還有為國家為百姓的大愛,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疼痛。

小說中原沒有這段惹人心疼的故事,現在看來加的很是成功。

其實整部劇看下來也非常喜歡「宏曉譽」這個角色的設定,面容清秀、身上有俠義之氣,眼裡有慕人之愛,編劇、演員、導演都恰到好處。

02 周生辰與漼時宜初見時,她年齡尚小,扶著城牆,見到了眾人口的周生辰。

長夜破曉,三軍齊出。狼煙為景,黃沙襲天。

他立於高臺,俯瞰大軍,素手一揮,七十萬將士鏗然跪於身前。

這就是真正的周生辰,家臣上千,手握七十萬軍的小南辰王。

無論小說還是影視,故事皆由小南辰王的風華正當時展開,無論是剛拜師那年,還是成人之際,在十一眼中,師父一直都是偉大的蓋世英雄。

年少已傾心,卻是愛在心口難開,漼氏家族的身份給了她靠近周生辰的機會,也給了她不可抗拒的使命,漼母如此,漼風如此,時宜也逃脫不了。

「終生不娶妻妾,不留子嗣」的承諾在遇上時宜後必定泛起過漣漪,他後悔嗎?他又怎能後悔,他是世人眼裡最敬重的王啊。

不回頭,便是不盼歸期,不見牽掛。這樣才能不畏生死,捨命沙場。

他冷靜、克制、隱忍,發乎情止於禮,一直以來他都清醒地守著跟時宜之間的那根線,為了時宜,為了王軍。

何為剔骨?只因他一身美人骨,盛名在外。

那太子偏就要在天下百姓面前剔去他的美人骨,以儆效尤。

這場戲啊,演員哭、劇組哭、讀者哭、觀眾也哭……

不止虐,更多的是悲。

虐戀往往充斥著數不清的誤會與仇恨,兩個人相愛相殺互相折磨,而觀眾們也樂於在玻璃渣裡撿幾顆糖吃。

而悲則暗含深深的宿命感,是受門族束縛的愛而不可說,是忠臣死于叛軍刀下,是為和平放下刀劍的小南辰王受刑而亡,是戰無不勝的南辰王軍靡旗轍亂……

那些曾經美好過的事物,仿佛都在告訴觀眾——好人,並非都是好報。

因為不公、因為惋惜、因為光明尚未驅散黑暗,所以大家悲從心來,一發不可收拾。

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」

有愧疚,有憐愛,獨無後悔之意,他到死都正義淩然,當真是應了那句詩「世間安得雙全法,不負如來不負卿」。

這一世,流了太多的眼淚,撕心裂肺、肝腸寸斷,無一人圓滿,惟願下一世,殘缺的都圓滿,美好的依舊美好。

用戶評論